【廉史今读】从“陶母退鱼”看清廉修身之要

绿色版888集团welcome活动

廉政故事
【廉史今读】从“陶母退鱼”看清廉修身之要
泉源:安徽纪检监察网 时间:2023/06/21

东晋名将陶侃,初做渔梁吏,食用官府的腌鱼。他念起清贫中的母亲,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。不料母亲不但不受,还将陶罐封上退回,并附信谴责说:“汝为吏,以官物遗我,非惟不可益吾,乃以增吾忧矣!”于细微处见真章,一坛糟鱼虽为小物,陶母却深谙其理,她用“不吃鱼”以身作则,并对儿子“咬耳扯袖”。陶母之诫子,意在强调为官应有的清廉审慎。陶侃严守母训,为官清廉奉公,为他任八州都督,征西上将军,封长沙郡公打下了基础。陶母退鱼,给人诸多启示。

昔人云:“廉者,政之本也。”“清廉”被视为“仕者之德”“为官之宝”“国之四维”。“清廉”最早泛起于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《楚辞·招魂》:“朕幼清以清廉兮,身服义尔未末沫。”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《楚辞·章句》中注释说: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,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,就是清廉。

老一辈革命家深受古板文化的影响,在清廉操守上坚持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所展现出来的清廉品德品质被称为“东方魔力”。红军长征前曾提出了“不乱拿群众一点工具、损坏了群众工具要赔偿、借群众工具要送还、买工具要给钱”等7项招呼,党和红军用兢兢业业清廉自律践行对群众的信誉,赢得了沿途群众的支持资助。

《清廉文鉴》里有这样一则典故,听说饮过贪泉之水的人便会贪心成性,以是到外地做官的官员都会绕过贪泉进城。但吴隐之不但到过贪泉,还饮贪泉之水,但他在任期内确实做到了坚持操守,清廉自律,成为一代良吏。由此看来,为政者的贪或廉不在乎饮什么样的水,而在于心田中怎样权衡公与私,在实践中怎样践行公与私。只要怀有不谋私利之心,就是面临再多“贪泉之水”也能洁身自好、不改初心,成绩一番劳苦功高。

清廉是一种正直的态度和行为,文化是社会和历史的沉淀,清廉和文化的组合拳,贵在自觉。修身就是增强自觉性的一项主要行动。“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 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 ;身修此后家齐,家齐此后国治,国治此后平天下。”对党员干部而言,清廉修身是成上前进之基,也是事情事业之本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增强新时代清廉文化建设的意见》指出,周全从严治党,既要靠治标,猛药去疴,重典治乱 ;也要靠治本,正心修身,修养文化,守住为政之本。

“非恬淡无以明志,非清静无以致远”。修身先要修心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修心就是要增强党性磨炼,强化宗旨意识,树立准确的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。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,把牢理想信心这个总开关,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主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事情,以理论上的坚定包管行动上的坚定,以头脑上的苏醒守住为政之本。始终做到在头脑上与党同心、政治上与党同德、行动上与党同向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清廉操守。

“人无德不立,国无德不兴。”修身贵在修德。我们党选人用人向来强调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。党员干部应坚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以德修身、以德立规、以德定行。在单位做一名对党忠诚,忠于人民,有公仆意识的好党员、好干部 ;在社会上做一名遵纪遵法,遵守社会公德,自觉抵制不良民俗的好公民 ;在家庭中做一名尊老爱幼,对家庭认真,注重小我私家操守,坚持康健情趣的好成员。坚持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做到慎言、慎行、慎独、慎初、慎微、慎友,自觉远离初级意见意义,抵制歪风邪气。

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修身重在修行。落着实详细实践中就是要做到勤政为民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让群众知足是纪律建设、作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基础标准。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、担当什么职务,都应该把勤政为民放在心头,落在实处。要始终切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,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。要站稳人民态度,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基础职责,以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的韧劲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在为民投契、为民尽责中树起党员干部的好形象。(石台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 周小丽)

网站地图